服务热线:025-52313235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分享 >>  绿柏科普
坐站转移训练
时间:2023-07-12 09:58:08 点击:
 

坐站转移训练


1689127465108444.jpg

智能坐站康复机器人


坐站转移是执行功能性活动中最常见的运动之一。对于下肢有运动功能障碍或平衡障碍等的患者来说,独立完成从坐到站是康复训练中基本的目标,是实现独立步行和日常生活自理的重要前提,完成的质量好坏不仅影响着许多活动,还与步行效率、跌倒风险等相关。因此,进行有效的坐站转移训练尤为重要。


一、坐站转移

由坐位到站起需要个体具有转移重心的能力,即将身体重心从一个相对稳定的坐位(臀部和双足支撑)向前转移到只有双足支撑的较小平面内。为了完成这个平滑的转移运动,身体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角动量和线动量,而这些动量会造成躯体处于潜在的不稳状态中。因此,站起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在驱动身体离开座位的同时,还要具备借助躯体节段间的运动和下肢肌肉的收缩来平衡身体重心的能力。

1689127655924279.png

  • 站起:站起时,单脚或双脚向后移(为重心前移提供一个支持基础),躯干伸直,向前倾斜,双膝前移带动重心越过双脚而使身体的重量向前向上移动。

  • 坐下:坐下时,髋和膝屈曲,躯干前倾,使重心后移,屈髋使身体前倾,前移膝部使骨盆向下向后移向椅子。


二、坐站转移分期

从坐到站的这一过程总共分为4个时相:

1、体重转移期/屈曲动量期:

从动作开始到臀部即将离开支撑面,这一期的开始伴随着上身前屈产生水平方向的动量。在这一时期,身体是十分稳定的,尽管重心向前移动,但它仍在椅子座位和足的支持面内。肌肉的活动包括竖脊肌,它通过离心性收缩控制躯干向前的动作。

2、动量转换期:

始于臀部离开座位,整个的动量是从水平到垂直的一个转换,包括身体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运动,是一个关键的转移期。由于在这个时相,支持面在椅子上转移到仅用腿支撑期,所以要求精确的稳定性。在这一时相的肌肉活动是以伸髋和伸膝肌的共同激活为特征的。

3、上提期/伸展期:

以髋关节和膝关节的伸展为特征。这一时相的目标主要是垂直移动身体,由于重心转移到足支撑的支持面内,稳定性要求较第2时相低。如若患者有异常模式或者联合反应的介入,那就会有膝先伸直的情况。

4、稳定期:

它是紧接完成伸展动作的时期,身体重心到了两髋连线的中点,垂直位置上身体已达到稳定状态。

1689129055967483.png

上图为由坐位到站立位4个时期的运动,并且显示了与每个时期相关的运动学和肌电图模式。


三、影响坐站转移的因素

影响动作执行的生物力学因素:

1、足不同摆放位置的力学效应

足摆放的位置决定了使重心位于双足之上身体所需前移的距离。同时,足的位置是影响下肢产生多大肌力的主要因素。

①在双足后置,即踝关节在膝关节之后的情况下进行由坐到站要比双足前置情况下更容易完成动作。足处于后置位时站起减少了身体前移的距离,并且与足前置相比,它需要髋、膝关节周围肌群产生的力量更少。

足背屈姿势下站起(大约足背与胫骨夹角75°)可以主动牵伸比目鱼肌,这样有助于保持比目鱼肌的肌肉长度和延展性——这也是确保患肢负重的另一个主要条件。

一足在另一足前方的站起运动增加了后方肢体的负重,相对减少了前方肢体的负重。

2、躯干旋转的时机和速度

躯干的角动量,是身体水平动量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足够的角动量可以易化下肢的伸展运动,减少下肢总肌力。

对于有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站起过程会比较缓慢,这是由于躯干的角动量减少,缺少水平动量的易化作用,导致运动时间延长,需要的下肢力量更多。

3、座位的高度

在站起时,是髋关节屈曲以产生最大力矩。对于有关节疾病或内植假体的患者,站起时产生的压力可能会加速髋关节的损伤,或使假体松弛。

从相对较高的椅子站起的同时双足后置,可以明显减小身体前倾时的屈髋角度,减少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力矩,并且,座位高度对膝关节产生力矩的影响要大于对髋关节。患者还可以借助扶手站起从而减少髋部的力矩,使得站起更省力。

1689129514789202.png

图为随着座位高度的增加,髋、膝、踝关节力矩的变化


4、上肢的作用

正常人当上肢受到限制时不存在站起困难的问题。但是,上肢活动范围的变化确实对站起的动力学方面有影响。当上肢可以自由活动时,与上肢被限制的情况相比,下肢伸肌可以用更短的时间产生站起所需的力量。

1689129631360864.png


四、坐站转移训练

1、坐站伸展前阶段练习

①坐站训练时,治疗师可在伸展前阶段引导患者向前平移,而患者保持躯干上部伸展,同时躯干下部相对于髋关节向前屈曲。

②桌子可以帮助练习当躯干下部在髋部向前旋转时保持躯干上部伸展,为伸展前阶段重心的水平移动做准备。

③治疗球能帮助患者学习如何在伸展前阶段通过躯干下部在髋部向前旋转时保持躯干上部伸展,来有效地完成重心的水平移动。

1689130016893554.png

2、坐位离凳训练

治疗师位于患者患侧,患者取适当高度端坐,双足平行并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并使大腿中点位于椅子前部边缘。嘱患者双足平行后移,使踝关节背屈约为75°(中立位为踝背屈90°,当踝背屈度为75°时,髋、膝肌群做功最少,最易站起),患足位于健足稍后方。

患者采取交叉式握手,双臂前伸,上身前倾,重心前移,使臀部抬离凳子保持3~5s,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可给予帮助。

1689129876658515.jpg

3、高坐位坐—站训练

待患者重心及双膝关节能充分前移后,坐于高位(约60cm的凳子上),嘱患者将身体重心前移,抬高臀部并伸髋、膝关节完成起立动作,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可给予帮助。

4、标准坐位坐—站训练

逐步降低椅子高度至标准高度(约46cm),患者首先屈髋,躯干伸直前倾,双肩前移越过足尖,同时双膝前移使重心位于足部,身体向前、向上站起;坐下时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逐渐增加前倾角度,当接近座椅时,身体后移坐下,通过大腿伸肌群离心收缩使身体缓慢降低而坐下。

5、低坐位坐—站训练

进一步降低椅子高度至30cm,患者双脚后置,或偏瘫患者可将健侧脚较偏瘫侧脚前移一个脚掌,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可给予帮助。

6、增加难度

① 在练习站起与坐下的过程中,可让患者停止在其运动范围的不同位置,要求患者可以停住且不失去平衡,还可以改变速度。

② 可以让患者握物站起 (拿着大小不等,重量不同的物体),在交谈中站起。

③ 可以让患者从不同高度、不同软硬程度的位置上练习站起与坐下。


思考:传统坐站康复训练往往需要治疗师在旁辅助,易耗时耗力,且过程枯燥,有一定安全风险,那我们如何帮助患者更便捷、有趣、安全的进行坐站训练呢?


智能坐站康复机器人

1689131557835375.gif

集评估与训练为一体,专业应用于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老年人身体结构退行性改变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下肢动态康复训练。可满足不同治疗需求患者的坐-站转移及站立训练,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下肢肌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加强本体感觉输入,促进身体协调性恢复,同时,预防长期卧床所致的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

产品特点:

①智能触摸一体机,轻松实现患者信息管理、评估与训练设置,报告自动生成,实时效果反馈。

②多种康复训练模式,参数可调,满足不同治疗需求的患者康复训练:

站立训练模式;

坐-站转移训练模式:支持训练、主动训练、助力训练、组合训练。

③不同题材游戏设计,增加训练趣味性,提高患者训练积极性,配对、计算、拼图等益智类训练项目,改善患者认知及逻辑思维能力。

④足底内置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分析患者下肢力量;足托角度可调,有效进行踝足矫正,预防足下垂。

⑤环抱式安全保护装置,保障患者训练安全,提高训练信心。


上一篇:了解肩关节半脱位

下一篇:“失用症” 康复知识小科普

咨询
电话
025-52313235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