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5-52313235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分享 >>  绿柏科普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
时间:2023-05-23 13:19:48 点击: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从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


病因:

一、退行性变:

目前认为,其基本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退行性变是一切生物生、长、衰、亡的客观规律,由于腰椎所承担的特殊的生理功能,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比 其他组织器官要早,而且进展相对要快。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所谓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即由于椎间盘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弯曲、后伸等活动,易造成椎间盘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退行性改变。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本病发生的基础。 

二、其他因素:

1、外力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部分人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等情况。例如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煤矿工人和建筑工人需经常弯腰提举重物。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损伤日积月累地作用于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2、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1) 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特别是在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加微弱。

(2) 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1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少,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3) 腰骶段先天异常:腰骶段畸形可使发病率增高,这些异常造成椎间隙宽度不等,并常造成关节突出,关节受到更多的旋转劳损,使纤维环受到的压力不一,加速退变。

3、种族、遗传因素:有色人种发病率较低,例如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等发病率较其他民族明显要低。


2

病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个阶段:

1、突出前期髓核因退变和损伤可变成碎块状物,或呈瘢痕样结缔组织,变性的纤维环可因反复损伤而变薄变软或产生裂隙。此期病人可有腰部不适或疼痛,但无放射性下肢痛。也有的人原无病变,可因一次大的暴力引起髓核突出。

2、突出期外伤或正常的活动使椎间盘压力增加时,髓核从纤维环薄弱处或破裂处突出。突出物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即发生放射性下肢痛,或压迫马尾神经发生大小便功能障碍。在老 年患者,可因椎间盘退变,整个纤维环变得软弱松弛,椎间盘可呈弥漫性向周围膨出。

3、突出晚期腰椎间盘突出后,病程较长者,椎间盘本身和其他邻近结构均可发生各种继发性病理改变。

3

诱发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因素是椎间盘退变,但某些诱发因素可致使椎间隙压力增高,引起髓核突出。此种诱发因素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年龄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年龄在30-50岁,平均手术年龄在40岁,因此退变可能是其重要因素。

2. 身高与性别有人认为身材过高也会易发腰突症,而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5倍。 

3. 增加腹压临床上有约1/3的病人在发病前有明确的增加腹压的因素,如剧烈的咳嗽、喷嚏、屏气、用力排便等。使腹压增高,破坏了椎节与椎管之间的平衡状态。 

4. 不良体位人在完成各种工作时,需要不断更换各种体位以缓解腰部压力,如长期处于某一体位不变,即可导致局部的累积性损伤。特别是长期处于不良姿势更容易诱发本病。

5. 职业因素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最高,白领劳动者最低。汽车驾驶员由于长期处于颠簸和振动状态,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大且反复变化,也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6. 受寒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破裂。

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多见的症状为疼痛,可表现为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的放射痛。据临床统计,约95%的腰突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痛,80%的患者有下肢痛。特别是腰痛,不仅是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

检查:

1、X线:腰椎间盘所包括的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密度均较低,在X线下并不显影,因此临床上腰突症患者的腰椎X线平片可仅有一些非特异性的变化,甚至无异常变化。因此单纯腰椎平片并不能作为有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直接依据,但X线能发现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和结构异常,对提示椎间盘的退变有重要意义,并且能排除其他的一些腰椎疾患,如腰椎结核、肿瘤和腰椎滑脱等。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病史、体征和X线平片即能作出初步的诊断。 

2、CT检查:腰椎的CT可以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受压的情况,同时还可显示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椎管和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准确率达到80%-92%。 

3、核磁共振(MRI):核磁共振没有辐射,可以多方位成像(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和斜面),对解剖细节显示较好,对组织结构的细微病理变化更敏感(如骨髓的浸润),可以排除神经和脊柱肿瘤等。对于一些落到椎管的髓核组织也不会遗漏。 

4、脊髓造影脊髓造影利用椎管内蛛网膜下腔的空隙,注入造影剂后在X线下摄片,显示椎管内部结构。目前常用水溶性造影剂,能较清晰地显示硬膜腔、马尾神经和神经根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可达90%左右,主要X线表现为硬膜囊压迫征象和神经根鞘压迫征象。但由于CT和MRI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无创伤且诊断率更高,脊髓造影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大大减少,而且由于它副作用较大,甚至可能造成截瘫等严重情况,目前主张慎重选用。 

5、肌电图肌电图是对周围神经与肌肉的电生理检查方法,可用于观察并记录肌肉在静止、主动收缩和支配其的周围神经受刺激时的电活动,同时也可用来测量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上,肌电图主要通过检查双下肢肌肉的兴奋性来反映相应神经根的状态,并根据异常电活动的分布范围来判断椎间盘突出和神经根受压的节段。在脊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受压的病人,肌电图阳性率可达80%-90%,但与CT和MRI相比并不是首选的检查手段,可用于辅助诊断和判断神经根的受压情况,同时也可以用来作为判断治疗后神经根恢复情况的指标之一。

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

日常注意事项:

1.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

2.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

3.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的腰带。

4.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

5.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治疗:

(一)中医外敷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外贴 腰突正骨膏,其有效成分可透入皮肤产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效果,并通过药物的归经作用而调理机体阴阳平衡,渗透于表皮,刺激神经末梢,促进局部血液微循环,扶正固本、改善体质,从根本上、全方位针对腰椎疾病病机特点而发挥疗效,改善病变周围组织营养,起到修复骨病组织的作用,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二)自我治疗:

1.腹肌锻炼:

也就是仰卧起坐。每次做十个,每天三次。(可根据患者的体质来定,不可逞强)。

2.交叉扭腰:

两脚分开与肩宽,脚尖向内两臂伸直,一手在体侧,一 手举过头顶。如果右手在上,先向左侧后方摆。左侧相反。于此同时腰部也随之扭动,左右各100次。

3.抱膝触胸:

处于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住膝部,使尽量靠近胸部,然后放下,一上一下为一个动作,可持续30个。

4.腰背肌锻炼:

处于平卧,双膝弯曲放在床上,然后用力将臀部抬起,离开床面10厘米。这时您会感觉到腰背部在用力,坚持5秒钟,反复10下。

(三)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疗法,约80%以上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均可得到缓解和痊愈。其主要疗法有:

1.日常家庭治疗: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轻微,不需要做特殊的治疗。第一,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腰椎受外力压迫,第二,应用其他方法积极锻炼腰部肌肉力量。

2.牵引治疗;

3.推拿按摩治疗;

4.物理治疗;

5.消炎镇痛药物;

6.减轻神经根水肿药物。

(四)推拿治疗:

1.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

2.拉宽椎间隙,降低盘间压力

3.增加椎间盘外压力

4.调整后关节,松解粘连

5.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功能

(五)微创治疗:

微创治疗方法的目的是消除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以解除对神经的压迫。微创治疗技术采用可视设备,创口不足一厘米有些甚至不足一毫米。消融或摘除髓核,从根本上解除致病因素,因而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六)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原则是严格无菌操作,尽量保留不必去除的骨结构和软组织结构,以最小的创伤达到足够的显露,仔细彻底地去除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绿柏相关产品:

悬吊训练疗法是康复医学中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的,应用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整合,是一种运动感觉的综合训练系统,包括诊断与治疗两大系统。


产品特点:

1.电脑软件管理系统,涵盖患者信息管理、评估、训练、量表、报告、视频教学六大模块,轻松实现评估与训练一体化管理;

2.多点多轴设计,满足不同治疗方案设计;

3.悬吊工作站及各个悬吊点,均能实现任意位置移动,一键解锁,省时省力;

4.实时力反馈,精准量化弱链测试及悬吊治疗全过程,给治疗师及患者最直观的效果呈现;

5.智能神经肌肉促通装置,可根据评估结果设置治疗模式、频率、时间等相关参数,让悬吊康复更加高效有针对性;

6.外观高端大气,结构稳固,给患者安全保障,增加治疗信心。


上一篇: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与智慧康复

下一篇:世界预防中风日

咨询
电话
025-52313235
顶部